蒙醫藥文化歷史源遠流長
13世紀初,我國蒙古族社會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,隨著同國內各民族,特別是和漢、藏民族之間的往來及與印度、阿拉伯和歐洲等國的交往,蒙古民族的經濟文化得以發展,創造了蒙古文字。
與此同時,蒙醫傳統療法及臨證用藥、理論、實踐等諸多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。蒙醫骨科、外傷治療、馬奶酒療法,以及藥物學方面的知識均有了新的發展。在《元史》里,載有1226年蒙古軍中流行瘟疫時,曾用大黃醫治之事。內蒙古特產藥材肉蓯蓉,在《飲膳正要》《本草綱目》等書中都有詳細記載。
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,蒙醫后又吸收了藏醫、中醫和古代印度醫學的基礎理論和醫療經驗,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醫學理論體系。翻開少數民族醫藥這本典籍,蒙醫藥是極其重要的一章,其文字可考歷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,在蒙古族繁衍生息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。蒙醫藥是中國文化的絢爛瑰寶,也是少數民族醫藥萬花叢中的一朵亮眼之花。
蒙古族人民由于主要食用牛、羊、馬等動物的肉和乳食品,所以對這些動物產品的醫療作用有很多了解,而且飲食治療在蒙醫藥學中有著重要地位,因其居住地寒冷潮濕,故使用灸療法也是北方蒙古族早期常用的治療方法,又因其民族常年馳騁在廣闊的草原上,經常發生戰傷、摔傷、骨折,故正骨、正腦、燒灼療法也是早期蒙醫的重要內容之一。
蒙醫學理論以赫依、希拉、巴達干、血液、希拉烏素、粘蟲為六基癥理論,把疾病的本質歸納為寒、熱兩種。發病本身的內在條件是指三根七素,即內因;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,即外緣。蒙醫學的診斷方法:問、望、切三種診斷方法為主。相關著作包括《蒙藥學》和《飲膳正要》。
按照我國《中醫醫院分級管理標準》和《細則》要求,結合蒙醫機構的特點,逐步實現蒙醫院的分級管理目標,形成一批結構合理、科室設置齊全、儀器設備配套、服務功能完善的綜合性蒙醫醫院。目前,內蒙古自治區已有蒙醫醫療機構47所,其中旗(縣)級以上蒙醫醫院37所、蒙醫??漆t院1所、蒙醫門診部9所。
各蒙醫研究所先后共翻譯整理古籍經典著作89部?!吨袊t學百科全書·蒙醫分卷》(蒙文版)的編寫工作于1985年完成,1986年正式出版發行,其漢譯本于1992年出版發行,受到醫務界人士的好評。我國還組織蒙醫專家教授編寫了高等醫學院校蒙醫藥統編教材25門,約700萬字;中專教材17門,其中一部分已出版、部分正待出版。這結束了蒙醫高等中等教育領域無正規統編教材的歷史。
蒙醫藥事業的發展,在2001年迎來質的飛躍。這一年,《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》正式頒布,這部以法律形式承認蒙醫事業發展的條例,迅速為蒙醫事業注入強大而新鮮的活力劑。
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制定出臺《自治區振興蒙醫藥行動計劃(2017—2025年)》。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,全面振興發展蒙醫藥,推動蒙醫藥事業全面持續健康發展,發展壯大蒙醫藥醫療、預防、養生、保健、教育、科研、文化、養老、旅游及產業體系,加強特色優勢和人才隊伍建設,大力提升蒙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,不斷傳承創新,推進蒙醫藥標準化、規范化、產業化、國際化發展。
(作者博日吉汗格日勒圖系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)